2005年河南省政府发出豫政(2005)54号文件后,漯河市把召陵区的300多家粘土窑厂全部取缔。但就在关停2年后,在巨大利益的驱驶下,召陵镇前油李村、后油李村、归村、常村等村,又先后建起了近百家大大小小的实心粘土砖厂,在媒体询问中,却遭遇到了部门的互相推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吃掉耕地3000多亩,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12月15日 中国网)
在一个靠近城市的边缘县区,林林总总分布着成百座早已取缔“粘土砖窑”,高大的烟筒不时冒出一股股黑烟飘向远处,无风的日子,周围附近村庄落满烟灰,砖瓦土坯匠们更是鼻子黑黑的,或许乐得其所的只有那“逆法而为的砖窑主”。试想,如果真的有“政府领导或土地局内部人员自己直接开办或者入股。没关系的砖厂老板每年向政府和土地局交几万至几十万元罚款就没事”现象存在,那么,国土局和镇政府的互相推诿又怎能不成立?只是,白瞎了每年的3000亩良田。
对于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且高能耗、高污染的烧制粘土砖现象,国家相继下发了多个“禁实”通知。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工作的通知》。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要求各地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黏土砖,截止于2010年,全国所有城市城区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取土。截止到2010年,所有城市城区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了2014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区、城区们早已抛弃了粘土砖,因为严重不符合当前框架结构楼房的建筑标准,相关部门在验收时也不会予以通过,逼迫着建筑商只能忍痛换上新型砖。
漯河市的粘土砖瓦窑主要集中在召陵区召陵镇一带,2006年底在漯河市强力推进下把召陵区的300多家粘土窑厂全部取缔。时隔两年,却又雨后春竹般冒出了上百家非法粘土砖窑,上级检查时就会应声关闭,检查结束后又会重新开张,这究竟源于何因?其一,这里有着丰厚的粘土砖窑烧制底蕴,低廉的烧制成本同高额的丰厚回报,始终在诱惑着一些人;其二,这里大部分是城乡结合部,在广大农村地区,粘土砖的售价相对于那些新型砖来讲,成本更加低廉,对于建筑工来讲,用这些砖建造房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施工时间会更短;其三,顶风违建“砖窑主”的背景,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领导或土地局内部人员自己直接开办或者入股。没关系的砖厂老板每年向政府和土地局交几万至几十万元罚款就没事了,这种风气直接导致了“目前仍然有人新建砖厂”,恐怕也是镇政府和区土地局的保护和默许下生产的基础,更何况还有源源不断的罚款在上缴着。
然而,这些违规在相关质询下,明显变得底气不足。媒体向召陵区国土部门了解情况,区土地局主管粘土砖治理的赛(音)副局长解释:“粘土砖治理,责任不是我们土地部门。各乡镇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是属地管理”。镇政府办公室却讲:今天镇领导在区里开会,具体情况自己不清楚,说区土地局粘土砖办公室知道的更清楚。双方之间已经忘记首报负责原则,只是匆匆忙在推诿自己的职责,这些怎能不让人生疑?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媒体见到镇政府办公桌上放着不少市长热线转来的群众反映非法窑厂的传真件,如果没有利益纠葛,处理意见真的那么难?为何不敢公正执法?
成百座粘土砖窑聚在一地已是蔚然壮观,更有在漯周公路上运送红砖和鲜土的车水马龙,还有那摆在镇政府办公桌上的“市长热线转批件”,无视这些事实,在部门之间大玩太极推手时,是否想过置法妄闻?自上而下的“依宪治国、依法行政”体系下,这些显然不合时宜。作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我们最缺乏的不是手中的权力,而是一颗如何应对群众新期待的诚心。化解群众的质疑莫过于对此类违法现象痛下狠手,斩断权力寻租、利益输出的幕后得利人,权力违规没有了,那些跟随者自然也会土崩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