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东麟工窑炉有限公司 > 窑炉知识 >

窑炉知识

新建“一次码烧”隧道窑需正视的问题
时间:2013年08月14日    点击:次    来源:隧道窑

 近年来,在各地“限粘禁实”墙改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以及随着人们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在轮窑焙烧的砖瓦厂中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如人工装出窑)的人越来越少;同时很多原有的在“低水平,高速度”状态下发展起来的烧结砖瓦厂其落后的生产方式、恶劣的劳动环境、底下的产品功能和质量以及对资源(能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使用的状态也亟需改变,因此要求建造隧道窑的厂家愈来愈多。这些无疑给烧结砖瓦行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烧结砖瓦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以来就非常匮乏,从业队伍中从“老板”到员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水平相当有限,对“一次码烧”隧道窑(干燥室)正确技术所知信息很少,加之社会上对烧结砖瓦行业的不解和偏见,将这一行业戏称为“农民产业”。由于社会地位的底下,生产方式的落后,这一行业普遍成了被指责的对象,同时也被社会上某些“心术不正”的人认为这一行业是个“好骗钱”的行业,在非理性利益的驱动下,于是乎在短短几年内就冒出了不少于百家的所谓“砖瓦窑炉公司”以及个体的“游击队”设计者,有的仅为一个人。在烧结砖瓦行业内出现了各种各样宽度、长度的“一次码烧”隧道窑,各说各的隧道窑如何好,造价多么低,能耗多么少。这其中有所谓的“万能”隧道窑设计者以及某些“半瓶子醋”还不到的窑炉公司,竟然对烧结砖厂建设中最基本的要求、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关系都弄不懂,也在到处承揽隧道窑的设计建造工程。有的机械设备制造厂家自身都搞不懂挤出成型工艺的基本范围,生产的挤出机根本就打不到硬塑挤出成型工艺的指标,却在到处宣扬生产的是硬塑挤出设备,仿佛他们的挤出机就是“万能”的。事实上,真正的硬塑挤出成型设备并不一定适合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烧结砖厂的生产实际情况。我国目前生产的挤出机,绝大多数都属于半硬塑挤出成型的范围。行业标准中规定挤出机的命名是以挤出泥缸直径的大小来表示的,例如业内惯称的“70/60型”挤出机,就是表示该挤出机的供料段泥缸直径为700mm,而挤出段泥缸直径为600mm(内径尺寸)。但是有的挤出机设备设备制造厂家没有按照行业标准来命名他们的挤出机,而是照搬美国斯蒂尔公司的挤出机型号,号称“75型”的挤出机其挤出泥缸直径还打不到500mm;号称“90型”的挤出机其挤出泥缸直径还不到600mm,在一定程度上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严格来说这样的挤出机应属于行业的非标产品。某些新建的烧结砖存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1、隧道窑干燥室和隧道窑墙体挤出与钢结构厂房柱子基础的重叠

      这一问题在很多新建的烧结厂中均存在,在内蒙古、河南、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地的新建的烧结砖厂中都看到了这种情况,隧道干燥室或是焙烧隧道窑的边墙紧贴着

钢结构厂房钢柱的边沿结构,如图1所示。

须知现今建造的烧结砖隧道窑的长度都在百米以上,那么沿着窑墙的长度方向上就要有十几根到二十多根钢柱基础与之重叠。这种将钢结构厂房柱子的基础与隧道干燥室墙体,特别是与隧道窑墙体的基础重叠在一起的作法非常错误。厂房钢柱紧贴隧道窑边墙的作法,在隧道窑的高温阶段,如果保温隔热措施不当,仅在高温的影响下,就会影响到厂房钢柱的承载能力。隧道干燥室边墙以及焙烧隧道窑边墙的安全性要求之一就是要防止其产生不均匀沉降。一旦有不均匀沉降现象出现,势必会引发隧道干燥室以及隧道窑的边墙出现裂纹,造成“跑风漏气”,使其操作变得异常困难,会严重影响到产量和质量,会大大缩短隧道干燥室和隧道窑的使用寿命。这种钢结构厂房的柱子基础与隧道干燥室以及焙烧窑隧道窑墙体基础重叠,由于隧道干燥室和焙烧隧道窑外边墙与钢结构厂房柱子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大不相同,特别是在钢柱子的下方一般都有钢筋混凝土的“杯型”基础,势必给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留下了安全隐患。可见这样的工艺布置,其设计者根本就是不懂得结构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更不知道钢结构柱子的极限使用温度要求,因此类似于这种非常不规范想作法应当禁止。

 

2、厂房钢结构的柱子设置在隧道窑的边墙上

在安徽某地一个新建的“一次码烧”隧道窑生产线,竟然将钢结构厂房的一整排柱子设立在焙烧隧道窑的窑墙上。须知

隧道窑是热工设备,在焙烧期间窑体在热胀冷缩自然规律的作用下会产生移动,这种移动会给钢结构厂房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其实例就是在前30年时,砖瓦行业内就出现过将轮窑窑棚的柱子设立在窑顶边墙上的作法。但是这些窑棚的柱子在焙烧的过程中,在窑体尺寸不断变化的状态下,很多都被折断了。因此在那时就提出了轮窑窑棚的柱子不能与窑墙相连接,必须脱离开来。如今建造的都是上百米的隧道窑,怎能将一排十多根甚至二十多根的钢柱子设立在隧道窑的边墙上呢?难道就不怕这些钢柱随窑墙尺寸的变化而移动吗?难道就爱不怕钢柱移动后会造成彩钢板屋面的凹陷积聚雨水或是被拉裂吗?还有,这些钢柱会给隧道窑边墙在局部上(钢柱下方)增加额外的荷载,会造成隧道窑外边墙的开裂。在砖瓦行业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窑体边墙的开裂,会带来很多后患。这比起隧道窑外墙的基础与厂房钢结构柱基础的重叠来讲,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须知,仅从结构安全性上来讲,任何行业的任何工程项目都不会这样做,因此,这种将钢结构厂房的钢柱设立在隧道窑边上的违规作法应当坚决禁止。

 3、厂房钢结构的柱子埋在隧道窑的窑墙中

    在浙江某地新建的烧结砖厂中,进入厂房一眼就看到厂房钢结构的柱子埋在隧道窑的窑墙中,如下图所示

不但如此,竟然在隧道干燥室边墙和隧道窑边墙连接处(连体建造)将钢柱子全部砌筑在近3m高的墙体之中。须知,普通钢材制作的钢柱,在温度的影响下(当温度超越80℃时)其承载能力会大大下降,也会因温度的影响而弯曲。这就是为什么钢结构厂房的防火性能要求非常严格的真实原因。虽然说钢结构厂房的抗变形能力很强,但是其使用环境还是有着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懂得建筑结构的人对这种违规作法都不会同意的。须知,这种做法不但造成钢结构厂房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大大降低,还在温度的作用下,由普通钢材制作的钢柱其锈腐速度也会加快;而且造成了上述隧道干燥室和隧道窑墙体基础与钢结构厂房基础的重叠,也会影响到隧道窑和隧道干燥室的使用寿命以及干燥、焙烧过程的正常操作。因而这种违规做法应当坚决禁止。

4、关于多连体隧道窑(干燥室)

   在山东、安徽、云南、河南、山西、浙江等地有不少连体建设的隧道窑。这些隧道窑的断面宽度多在4m以下,有的是所谓的“两烘两烧”、有的是“四烘四烧”,还有的是“两烘三烧”、“三烘三烧”等等,其中有的海鱼隧道干燥室连体建造在一起,更有可笑者,隧道干燥室与焙烧隧道窑有着同样的通风道结构、同样的长度。上了隧道窑(隧道干燥室)顶,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宽阔的高台。众所周知,连体建造的多通道的隧道窑,在焙烧中每个通道中的温度分布状态绝对不一样,也就是说在焙烧中连体隧道窑的每个通道中的窑墙、窑顶、轨道等经受的“热胀冷缩”程度不一样,其尺寸变化也不一样。所以,连体建造的多通道隧道窑,在两个相邻的窑墙、窑顶之间会出现不同的尺寸变化,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是一条窑在工作,而另一条窑是在停产的情况下,影响则会更大。严重时可影响到隧道窑(干燥室)的使用寿命。更何况这种建造方式也给隧道窑或干燥室的正常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窑炉公司解释说,这种连体建造的方式可以节省投资,减少建筑用地,还可以增强窑体的保温性能。但是现代隧道窑的建设,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隧道窑的使用寿命(15年)、结构的安全性能以及操作、维修的方便性,其目的是按照国家标准(包括节能减排标准)生产出保质保量的产品。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节约。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连体建造的隧道窑布置方式是不提倡的,特别是大断面隧道窑,更不应该提倡连体建造的形式。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隧道干燥室与隧道窑更不应该提倡连体建造,因为隧道干燥室的工作状态与焙烧隧道窑的工作状态不大一样,例如隧道干燥室内的最高温度不会超过150℃,而在焙烧隧道窑中的最高温度一般都会在950℃或者更高,隧道干燥室与焙烧隧道窑的尺寸变化差异就更大。因此,隧道干燥室与焙烧隧道窑应分开,各自独立建造。总而言之,从发展的观点讲,焙烧隧道窑不适宜于连体建造;隧道干燥室与焙烧隧道窑更不应该连体建造。当然,隧道干燥室是哎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可以连体布置建造。

 

5、关于隧道窑墙体以及顶部的散热和长度

   国家有关部门早在2009年就颁布了《烧结砖瓦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T50528---2009;2011年颁布了《烧结砖瓦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T50701---2011。在这些国家标准中,对烧结隧道窑的保温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如隧道窑外边墙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环境温度15℃,窑顶表面的温度不得高于环境温度20℃。但是在有的厂家却看到,在隧道窑焙烧带的外墙不能用手触摸(当时环境温度不到15℃);在窑顶上站立了十几分钟,脚下的厚底皮鞋会感到非常的热。此外窑长也太短(隧道窑内断面净宽为3.3m,长度仅为约90m),出窑后的砖垛外围都烫手,中部的温度还要高而且隧道窑上还没有抽取冷却带余热的设施,热能浪费很大;同时该厂隧道干燥室的热量和风量又显不足。加强隧道窑墙体和窑顶的保温措施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了。关于隧道窑的长度,必须按照坯体的焙烧特性来考虑设计,不能随意乱定,想搞多长就多长。与业内有关同仁多次探讨之后,根据隧道窑的宽度,对于“一次码烧”隧道窑的长度有如下的建议:

      2.5m断面,窑长88.3-98.3m3.3-3.6m断面,窑长108.1-134.2m(或更长);3.9-4.6m断面,窑长131.3-144.35m(或更长);6.9m断面,窑长144.35-153.05(或更长);大于6.9m断面的隧道窑,其长度最好不要低于150m。之所以要强调“一次码烧”的长度,这是与我们国家焙烧砖方式有关,因为我国绝大多数“一次码烧”隧道窑都是以高内燃或全内燃(部分是超内燃)为基础的。而且内燃料绝大多数都是发热量较低的工业固体废料或是劣质煤,这些燃料的完全燃烧是一个耗时的、复杂的过程。如果隧道窑太短,主要依靠内燃的焙烧过程中极易产生黑心(烧不透,有的只烧进坯体10-20mm)。

6、关于隧道干燥室的送风方式

  由于“一次码烧”隧道干燥室内常出现坯垛垮塌倒垛的事故,有些不明就里的隧道窑建设者或设计者,就把隧道干燥室应该具有的合理送风方式进行了“臆想式”的改造,全然不考虑坯体原材料的干燥特性,也全然不顾窑车上坯垛的码放形式,更不考虑热介质(风)送入干燥室时应具备的流动速度以及干燥砖坯所必须的风量大小,将送热风口(为侧送风)按照等距离(如50cm70cm)排列,在垂直方向上仅留出有狭长的通风口(如仅有50~70x240~400mm),而且数量很多,例如在安徽某地一个新建的“一次码烧”隧道干燥室断面宽3.6m,长为108m,坯体码高14层(120mm方向),在靠近隧道干燥室的出车端内墙上留有仅一砖厚宽度,长度约400mm的送热风口,而且是在同一个位置上分别有上下两个送热风口,且每隔500mm设置一道,隧道干燥室的一面内墙上共设置75道共150个送热风口,也就是说一条干燥室中共有300个送热风口。试想,这种为数众多的狭小送热风口,送入隧道干燥室的热空气怎么会具备一定的流速呢?在其送热风支道内也没有任何可调节措施,送入的热空气根本不能到达窑车上坯垛的中部。就更谈不上与窑车上坯垛之间纵横通风道的配合了。该隧道干燥室的设计者根本就没有搞懂热空气会自然上浮的特性,竟然在与坯垛高度相差无几的干燥室直墙面上设置送热风口。这种送热风口怎能限制隧道干燥室内的热空气分层现象呢?该隧道干燥室内光线太暗,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图3为这种“匪夷所思”的送热风口。

 

 

                          下热送风口

                 3  “匪夷所思”的隧道干燥室送热风口。

     无独有偶,在浙江某地一新建的3.7m宽隧道干燥室中又一次发现了这种狭小的隧道干燥室送热风口,只不过是数量比前者少了许多,没有了上送热风口,每隔700mm一道,如图4所示。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些送热风口的总面积,还不到所需送热风面积的三分之一。这种送热风口怎能干燥好砖坯呢?又怎能保证从送热风口喷出具有一定流速的热风呢?又能从何谈起这种送热风口与窑车上坯垛的码坯形式的配合呢?坯体干燥效果的好坏对“一次码烧”工艺尤为重要,换句话说,“一次码烧”工艺更讲究干燥过程。因此,用于“一次码烧”工艺的隧道干燥室,无论是上送热,还是侧送热,也无论是上送热+侧(底)送热的方式,

 

 4  内宽3.7隧道干燥室中的狭小送热风口

其送热风口的位置、尺寸大小、数量的多少等,都要与窑车上坯垛的形式相配合,更重要的是要与坯体混合料的干燥性能相适应。须知,干燥砖坯的干燥室与“烤烟炉”大不相同。

7隧道窑上的排烟孔和隧道干燥室上的送热风口与窑车上坯垛通风道之间的关系

在为数不少的新建“一次码烧”隧道窑厂家看到,其生产热耗很高、产量低下、质量差,其隧道干燥室的塌坯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塌坯还相当严重,整窑车的连续倒塌。有的焙烧隧道窑中的火速很慢,上火漂浮。虽然排烟风机的变频器已经开到了接近最大,但是隧道窑中还是显得抽力不足。经仔细查看后发现,发生这些情况的首要原因就是在隧道干燥室和焙烧隧道窑设计建造时根本就没有考虑窑车上坯垛的码放方式、坯垛之间的纵横通风道与隧道干燥室上的送热风口(无论是上送热风还是侧送热风口)和焙烧隧道窑上的排烟孔(哈风洞)的相互对应关系。须知,“一次码烧”的隧道干燥室和焙烧隧道窑与传统的小断面干燥室和轮窑的送排风系统大不相同。这是因为移动的坯垛与干燥室和隧道窑的边墙、窑内顶面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常称之为边隙和顶隙),当干燥室上的送热风孔以及隧道窑上的排烟孔与坯垛上的纵横通风道不对位时,绝大多数的风量会从这些空隙中流走(据西欧相关的测定数据表明,边隙和定顶过大时,70%以上的气流会经这些空隙流走。如果干燥室上的送热风孔以及隧道窑上的排烟孔与坯垛上的纵横通风道不对位时,可能经这些空隙流走的气流比例会更高),造成了窑车上坯垛中间通风量不足或是根本没有气流通过,所以形成干燥室中排潮不畅,塌坯严重;在隧道窑中显现出抽力不足、火速不前、中下部坯垛易于过烧等。其结果就是煤耗高、产量低、质量差。而且这些干燥室的送热风口以及隧道窑的排烟孔的位置设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有的是等距

离的,有的是不等距离的,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窑车上的坯垛以及码坯形式与这些孔道的对应关系。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这种“病态”的情况下,有些厂家还选择了机械化自动码坯机或是码坯机器人,干燥不好或是烧成不好的原因都赖在了码坯设备上。“苦恼”的码坯设备制造厂家一遍又一遍的调整码坯程序,改变坯垛形式,总也得不到好的结果。其实,这种“病态”的“一次码烧”干燥窒和隧道窑,无论坯垛码放的多么好,也无法得到好的干燥以及焙烧效果。所以,码坯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人员必须懂得何种码坯方式有利于干燥和焙烧之要求,什么样的坯垛组成形式能与实际生产中的隧道干燥室和焙烧隧道窑上的各种孔位能有更好的对应。有的生产厂家为了提高产量,在本来就不合理的“病态”干燥室和隧道窑的情况下,还不断加大码坯的密度,竟然把必须预留的通风道都码成了坯垛,造成了窑车上中下部坯垛中根本就无风通过,其结果是越搞越糟。还有,某些新建的“一次码烧”隧道干燥室和隧道窑,由于设计者或建造者没有或是根本不懂正确的送排风系统,干燥室的送排风系统的通风道截面面积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过小的情况多);隧道窑的排烟道要么支道截面过小,要么总烟道截面过小,无形中增加了排烟风机的负担,造成了干燥室的供风量不足等缺陷。

8、焙烧隧道窑中窑车上下的压力平衡

    焙烧通道中窑车上下的压力平衡问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新建砖厂都没有考虑隧道窑车下空间的压力制度,这些隧道窑多在4m断面以下。大多都是在隧道窑内两钢轨之间下挖一个高大的、与外界联通的坑道,想借此来冷却窑车底部,但是这种措施效果微乎其微。例如发现数处隧道窑出车端的车下(坑道)虽然说通风量较大,烧窑师傅不得不用钢板将其堵上,但是生产中仍然有大量的窑车被烧坏。这种措施,或冈为窑车面施工粗糙,窑车加工精度不够,砂封不严等原因使隧道窑的正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因窑车上、下空间中存在着压力差,会造成彼此间的气体交换,如在负压段内,冷空气由车下空间进入焙烧道;在正压段内,热气体由焙烧道进入车下空间,因而发生窑车轴承受热损坏等现象。在云南某厂发现新建的3.3m断面的连体隧道窑3条,长度仅为99m(干燥室与隧道窑同长,连体建造),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窑车上下的压力平衡问题,在2013年的3个月内,被烧坏的窑车轴承就换下了一大堆,如图5所示。当然,除窑车上下的压力平衡问题之外,这种严重烧坏窑车的现象还可能有着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该隧道窑的窑车下从出车端进入的风速较高,风量也较大。另外从窑顶观察,该窑几乎全呈负压操作,但是窑车烧坏的现象仍很严重。因此怀疑砂封已经有局部损坏或是烟道与窑车下空间有连通,因为该窑的排烟道设置在窑道曲封砖之下,将窑道内的高温气体抽到了窑车下。

  5 烧坏的窑车轴承

 

    现代隧道窑非常讲究其压力制度。压力制度是指在焙烧过程中,控制窑内气体压力分布的操作制度。对隧道窑而言是指压力随不同车位的变化的制度。将这种压力变化绘制成的曲线称压力曲线。窑内压力制度决定窑内气体流动,影响热量交换、窑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气氛的性质,是保证实现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压力平衡是控制隧道窑热工制度的措施之一,即在隧道窑的检查坑道设置挡板、车底闸、强制鼓风和抽风的办法,使窑车上下(窑道内和窑车下通道)气压达到平衡,以减少漏出热气和吸人冷气,确保窑内压力制度稳定和减少热损失,并保护窑车和改善劳动条件。

    准确地制订窑车上下空间的压力制度,用车下空间的人工通风来均衡窑车上下空间的压力,可以有效地消除窑车下部漏气现象。这些未设置车底压力平衡系统的厂家,使车下得不到冷却,约15%的热量得不到回收,窑内轨道变形和窑车轴承润滑失效带来的卡车、脱轨、倒垛时有发生。必须设置车底压力平衡系统,使车底得到冷却,并回收散入车下热量。车下空间的人工通风除可以减少气体交换外,还能促使窑车的金属部件及轴承得到冷却,从而改善其工作条件。具体做法是,将车下空间封闭,装设必要的风机,在窑上负压段的车下空间抽出气体;在窑正压段的车下空间吹进空气。只要措施得当,经过窑车底部系统的气体交换可以完全消除。那种在窑车下方开挖一条前后贯通的高大通

风道,靠自然流动的空气来冷却窑车底部的做法不值得提倡。看似窑车下通风量不小,实际上则是在负压区大城的冷风进入了焙烧道;而在正压区不可避免地使高温气体从焙烧道进入车下。隧道窑焙烧过程中,车上和车下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如果掌握不好这一压力的平衡,就会给焙烧带来严重的困难。如预热带车上负压过大,就会从砂封、窑底、窑车不严密处吸进大量冷风,这些冷风入窑后带来的害处是:由于冷风体积密度大,热风体积密度小,造成气体分层,加大上下温差,致使窑预热不足;吸人的冷风被加热,消耗热能:增大排烟风机的负担,影响抽力的调整,零压点位置难以控制。

    烧结砖瓦隧道窑焙烧通道内各点上的压力是连续变化的。窑内的压力制度是指沿窑长度方向上静压力布的规律。将窑内各车位上的压力数据绘制成曲线,称为压力曲线。窑内压力制度决定

窑内气体流动的状态,它影响着窑内的热交换、燃烧所需空气量及排放烟气量、压力和温度的分布均匀度等。

压力制度的形成是各种气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量的冷空气在冷却带进入窑内,同时已经换热后的热空气被抽出;在烧成带有燃料燃烧生成气体、一次空气及雾化型燃料等的进入,在这些气流的作用下,使这一段窑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而形成正压。在预热带大量烟气和水蒸气经排烟风机(烟囱)排除,使窑内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而形成负压。因为气流运动中必然会有能量的损失,由正压向负压过渡时,必然有一个分界面,此处窑内外压力相等,这个面称为零压面(零压点,零压位)。或简单解释为隧道窑中负压区域及正压区域的分界处称为零压位。在预热带——负压区,窑内废气及蒸发的坯体中残留水分被排出,但当窑体、窑车之间、砂封、窑门等处不严密或有损坏时,极易吸人冷空气,造成冷热气体分层而加大了预热带的温差。在窑内的正压区,冷空气不可能进入窑内,因此温度比较均匀稳定。所以大部分隧道要操作中都将烧成带控制在“微正压”区域,零压位控制在烧成带中部或靠近保温带的加煤孔排数的1/3位置处或者再靠后一些,这样做的目的使高温气体可以充满整个车面上坯垛,并能均匀加热,有利于高温下的保温。但是,如果正压过大,大量热气体会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增大了热损失。同时,当窑内下部两侧的砂封不严密,或有损坏时,或在窑车接头处密封不严时,叉极易使高温气体向下窜入窑车下,会使窑车密封裙板变形损坏,变形大时会刮坏砂封槽;也会使窑车轴承中的润滑油流淌干净而损坏了轴承等,同时也会使操作环境恶化,因此隧道窑操作中不宜采用过大的正压。

9、关于窑车的垫层材料组成和窑车尺寸

  窑车实际上就是隧道窑活动的“底”,是隧道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优良的窑车不仅能保证整个窑体的隔热保温效果,而且要严密不漏气,这是隧道窑节能高产的前提,忽略不得。可是现在见到的情况是,为了降低隧道窑的造价,窑车成

了最先“瘦身”的部分,窑车的钢材被简化到了“可怜”的程度,窑车上面的保温耐火材料层被减薄了,单薄的窑车在重载情况下晃晃悠悠,窑车成为了窑中最薄弱的环节,结果是车底漏风严重,隧道窑的能耗大大增加,窑车的损坏也大大增加。薄薄的窑车面层不仅不能对窑车提供保护,反而使窑车损坏加速,不仅没有省钱,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还要指出的是,有些隧道窑能耗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窑体保温措施不当以外,窑车散热损失严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河南某地看到一隧道窑中的窑车轴承内加的润滑油,由于车下温度太高,从车下就能看到在焙烧带下方润滑油不断地滴下,并在滴下时还燃烧着发出明亮的光点,不得不在窑车的每一个循环之后就加一次油。在这样情况下,从何而谈隧道窑的节能能?更为可笑的是有的“山寨版”隧道窑的窑车车面竟然会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作垫层,上面使用刚刚挤出的、长度在1m以上的实心湿泥条作为耐火面层材料(在上面直接码放湿坯)。在重压(坯体加窑车质量)下窑车未进干燥室时就已经是摇摇晃晃的了。由于不明白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使用条件,在经过几次循环之后,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就损坏了,该厂不得不在隧道窑外侧擘门新建一条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更换车道。可笑的是笔者问及为何还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时,对方回答该批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质量不好,要换上质量好的。有的则咋子窑车钢架上四周立砌普通实心砖,中间填土。这样的窑车除质量大外,更重要的是其散热量大幅度增加,造成的热能的

大量浪费,也加速了窑车的损坏。

   窑车面上的边沿框砖及角砖,它每经过窑内一次即被加热和冷却一次,长期经受着周期性的温度变化,同时还要在其面上进行频繁的装卸工作。因此,窑车边沿框砖及角砖较易松动和损坏,严重的甚至阻碍窑车的正常进行。因此,应高度重视窑车面层材料的选择以及窑车边沿框砖和角砖的结构设计和砌筑。由于窑车在窑内处于不稳定传热状态,因此.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窑车边沿框砖及角砖蓄积的热量以及通过它向车下散失的热量也

在改变。窑车蓄热的影响:在预热带和烧成带的升温阶段,由于窑车垫层不断地从窑内吸热,使得与它靠近的气体温度降低,从而加剧了上下温差;窑车散热的影响:在冷却带的降温阶段,由于窑车边沿框砖及角砖不断地向窑内和车下散热,从而减少了该

区段温度不均匀性。如果窑车垫层蓄积热量和散和散失热量能力大,则会延长焙烧时间,降低窑的产量,增加燃料消耗。故应选择蓄积热能力小的,也就是体积密度小、热容量小、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耐火材料。选择这类材料不但有助于降低窑内上下温差,利于坯体的均匀燃烧,而且还减少向车下散热,降低窑车金属部件和车下的温度。

 

                      6  刚用了一个月的窑车

    窑车车面层是隧道窑焙烧中最容易出现为问题的部位。车面层与隧道窑两边内侧墙、顶板形成了隧道窑中的四个面,除车面层外,其他三个面的温度相对是稳定的,这三个面上的热损失仅限于从里到外传热的热损失;而窑车车面层则不同,窑车运行中的每一次循环,都是在冷却状态下进入窑内,而窑车除了出窑时本身带出热量外,车面层材料向车下传热也是一种热损失。此外,车面层材料的吸热和蓄热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事实上,车面层的表面温度也达到了最高焙烧温度,因而车面层的热损失与其所用材料的传热和蓄热性能关系极大。车面垫层材料愈厚,通过车面层的热损失就越小(传热量小);但是车面垫层材料愈厚而车面层材料的蓄热就越大。车面垫层材料的厚度与蓄热称为了车面车面材料选择中的一项矛盾。通常,车面层不要性能良好的材料组成,而且要由能够适应不同应力的数层材料组成。必须提醒注意的是:车面垫层材料的顶部(表面)温度在焙烧期间几乎达到了最高焙烧温度,因此这层材料在每一个烧成循环中都是从常温被加热到几乎1000℃,所以顶层材料对蓄热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减少由于蓄热带走的热量,因而车面顶层材料应尽可能的轻。车面层的下部材料仅经受较低的温度,对其蓄热量的大小影响甚微,所以底层材料可重一些。

     窑车面垫层材料除了要有最小的热损失外,还必须达到如下的要求:首先,它必须保证窑车形成的底面的密封性;其次,也必须能够安全地将焙烧的坯体刭成品输送到达一定位置,并且.也能够经受得起窑车的纵向弯曲应力;第三,车面垫层材料还必须经受得起由于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发的尺寸变化。例如,一个宽6m的窑车车面在预热带约增大26mm,而在冷却过程中尺寸又要缩小26mm(如果是lO.4m宽隧道窑的窑车车面层,在加热一冷却期间的尺寸变化约为45mm),因此,大断面隧道窑侧墙上的曲折密封槽的砌筑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窑车车面层边沿框砖及角砖的砌筑误差也是非常重要的。车面层材料必须能够经受得起这种不断变化的热运动,所使用的砌筑材料也应当能够抵御得住温度的变化和热冲击。虽然说窑车车面层材料容易购置,且价格低廉,但也不能不考虑到实际运行中高的维修成本。窑车车面材料一般要遵循如下原则选用:

   (1)窑车车面材料应当由高质量的低密度耐火材料及轻质隔热材料组成。从底层到顶层材料应尽可能的轻;

   (2)车面底板应由钢板组成,并且这一层钢板应带有简单形状的或是梯形的皱折(瓦楞式),以便使砌筑材料与底层钢板有更好地结合,同时皱折形式的钢板也增加了车架的刚度。车架与底层钢板连在一起形成了隔离窑车上下空气的第一层。底层钢板与车架在焙烧中经受着差不多的温度,因此,底层钢板的膨胀性能可不考虑(仅考虑车架的膨胀延伸即可);

(3)车面层材料不能承受任何工作荷载(如坯垛重量),其工作荷载必须由专门的支撑构件来承担(如柱砖)。这种支撑构件可做成中空的矩形,在其孔洞中填充隔热材料。这种方法在多年的实用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种支撑构件最好普通的烧结空心砖来替代,因普通空心砖的抗热冲击性能不好,碎裂很快;

(4)在上述支撑构件上直接砌筑车面承重砖(砌块),其上再砌筑烟气通道砖。这两层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砖,由于蓄热量的影响,会增大热损失。因此,这两层砖的重量应尽可能的轻,并且要能抵御得住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及热冲击。所以车面承重砖的尺

寸不宜过大,以避免裂纹。烟气通道砖上直接码放的是坯垛,因此,烟气通道砖的结构形式和孔洞大小也非常重要。烟气通道砖的结构形式不合理时,常会形成车面不平或歪斜,造成码坯困难;烟气通道砖的孔洞太小时,会造成预热带的车面温度低,加大了坯垛上下的温差。有的工厂将烟气通道砖改变成多齿形板,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结构。因多齿形耐火材料板抵御温度变化和抗热冲击的性能差,很容易破碎。从焙烧中的热工原理上讲,这种

结构形式也不利于提高预热带的车面温度,会增大温差。此外,多齿形板还会对底层坯体在焙烧(干燥)中的收缩造成阻力,使底层坯垛中不合格的产品增多。为了提高烟气通道砖及车面承重砖的使用寿命(或称周转次数),建议可在这两种砖制造时的坯

料中加入堇青石质耐火材料,以提高它们的耐热冲击性能:

    5)车面垫层材料应注意留好各层材料之间膨胀收缩尺寸,以保证车架、底层钢板、中间层、顶层之间的不同膨胀与收缩,并能连续运行,尽量减少维修;

     (6)车面垫层的总厚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由于结构上的原因,车面垫层的最小厚度应为250mm

     (7)窑车框砖及角砖的设计和制造要求及原则是:“头轻底重!”许多厂家在窑车的框砖和角砖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甚至用普通的红砖来做,其结果是天天修窑车,不但使车面垫层材料损坏严重,而且也使车架及裙板损伤严重。有的工厂在新隧道窑投产不几年,窑车就已损坏,严重地影响着产品和质量。所谓“头轻底重”也就是框砖和角砖的底部可做的大一些,以免松动歪斜。也可以在其坯体原料中加入堇青石质耐火材料,以提高抗热冲击性能。

    窑车框砖及角砖砌筑应在经校正过的平整轨道上进行,使每辆车统一规格,砌筑偏差要尽量小。一条隧道窑所配备的设备中,以窑车数量为最多。窑车投入的费用占全窑总造价的比例较大,如果窑车做不好,投产后的维修工作很繁重。窑车是否坚固耐用,不仅影响着隧道窑能否安全运行,而且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

    关于窑车尺寸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但是在一些新建的“一次码烧”隧道窑生产厂家看到,为数不少的窑车几乎都是近似于正方形。如窑宽在3.3m3.6m3.7m4m的情况下这种近似于正方形的窑车最多。须知,现在很多新建隧道窑的生产厂家,大都选择了自动化机械码坯机或是机器人码坯。这种近似于正方形的窑车,给自动化机械码坯机或是机器人码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么就会超出正常的码坯密度,要么就会带来所码放坯垛的横通风道与隧道窑(隧道干燥室)上所设置的各种孔道不对位,有的根本就没有考虑横向的通风道,给正常的焙烧(干燥)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关于在各种窑宽的情况下,窑车应具有的合理尺寸,也就是窑车的长度,首先要考虑的是所码坯垛的合理的组成

形式,便于自动化机械码坯机或是机器人码坯的操作;其次是坯垛之间的横向通风道尺寸。须知,窑车上所码坯垛的组成形式与“一次码烧”工艺中的隧道干燥室和焙烧隧道窑上各种孔位的结构尺寸息息相关,因此这种近似于正方形的窑车尺寸不值得提倡。鉴于此,在“一次码烧”隧道窑的设计上,应该事前设计出各种产品的码车图,根据码车图来合理布置隧道干燥室以及隧道窑上的各种孔位,并确定出合理的窑车尺寸。隧道窑的设计图纸中也必须包括有各种产品的码车图。码车图应该由隧道窑的设计方提供,不应由码坯设备厂制造厂家来提供。码坯设备厂制造厂家的责任就是按照设计方提供的码车图,准确地实现所设计的码坯方式。

10、关于砂封槽

    隧道窑的车下与焙烧道之间的密封,历来都是隧道窑的设计者及生产厂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该密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等,为此,在隧道窑的发展历程中,车面上下的密封,中外的研究者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创造出了多种密封的措施,如砂密封(窑车裙板在砂封槽中的砂中运行)、双重砂密封(双重砂封就是在窑墙双曲密封砖下镶嵌入C形截面钢,C形截面钢的下部构成通常的砂封槽,C形截面钢的上面结构与窑车上的T-形砂封板一起构成了第二道砂封。窑车上的T-形砂封板的后端可做成U-形,也使得T-形砂封板接头处的密封得到改善。这种结构形式在设计和建造中很容易做到,也不会提高窑炉的总造价,只是要求窑车的

加工精度和窑墙的施工精度控制要高一些)、干密封(窑底面上由多个不联通的空腔组成,使窑车下的空气不能流动)、水密封(窑车裙板在水槽中运行,为法国专利,目前专利仍在保护期)、翻板控制(窑车下由一系列的闸板组成控制气体流量以及温度)系统等等。最常用的砂封槽系统(也是最早的密封形式),主要作用就是隔绝焙烧道与窑车下的气流,以便减少漏气,防止窑车上下的气流相互流动,防止窑车下温度过高而损坏窑车轴承以及保护窑车钢结构的使用寿命,从而才能保证窑内焙烧道的温度制度的稳定和压力制度的稳定。自1751年发明隧道窑之后,长达130年未能用于生产实际,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没有解决窑车上下空间的密封问题。直到砂封发明后,隧道窑才得到推广应用。

    因此,砂封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砂封槽的高低、宽窄尺寸应根据窑的大小和窑车结构与砂封板的固定形式和高低来决定。可是在河南、山西某些地方看到“山寨版”的隧道窑上,砂封槽仅是用红砖在窑底平面上砌筑一小矮墙,砂封槽中充填的是炉渣,窑车的裙板根本就没有插入在炉渣中,这种形式的砂封槽哪里能起到密封的作用。更可笑的是有一家的砂封槽中的尺寸和空腔拉两卡车砂子可能才会装到窑车裙板能插入的程度。这就充

分暴露出一些所谓的会建隧道窑者,根本就不懂得砂封槽密封的重要性,也不懂得砂封槽的结构和作用,更谈不上砂封槽的具体结构尺寸和窑车裙板与之定位的相对尺寸。有不少“山寨版”隧道窑在建设期间竟然连加砂的地方都没有预留,更不用说在隧道窑的长度方向上的加砂管口。有的厂家根本就不加砂。甚至还有的生产厂家管理者说:“建隧道窑的师傅说,砂封槽根本就没有用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砂封槽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焙烧道与窑车下的气流,以减少漏气,使窑内压力和温度制度保持稳定。业内技术人员都很清楚地知道减少错误空气进入焙烧道的重要性。错误空气进入焙烧道,加大了窑内温差,增加了热量消耗,加重了排烟设备的负荷,使产品质量下降,窑车损坏加剧等。而错误空气的两个主要来源之一就是通过砂封槽进入焙烧道。例如因砂封槽中砂子的填充程度不够,不能完全隔绝空气,仅对通过的空气起到了部分的阻挡

作用。然而错误空气最危险的来源足窑车砂封裙板结合之处不严密进入焙烧道的气流。因窑车向前的顶推力不能通过砂封裙板来传递,窑车之间的砂封裙板不可能、也不应当靠得太近。但是由于裙板的变形、不同程度的热膨胀、窑车的损伤等,都会使错误空气通过窑车裙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焙烧道。在两辆窑车裙板的连结处,总会有一个不能完全封闭的小面积缝隙,其范围一般约为1~2cm²(精加工的窑车),但有的因加工粗糙,此处的缝隙很大,甚至达2~ 3cm宽。这看来似乎非常小的面积也会导致大量的错误空气的侵入,若一条窑中有30~50辆车时,窑车裙板的连结处就多达60~100处缝隙,若每两辆窑车裙板之间的空隙为lcm宽时,错误空气进入焙烧道的总计宽度将达60~lOOcm,这就会给大

量的错误空气进入窑内提供了通道。曾有人试图用砂封板的重叠(搭接)方法来消除这种缺陷,但实际证明这样的密封构件及相类似的方法都不是非常合适的,因这些装置在连续运转中会被破坏,最终这些部件也就成为了无效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窑车钢结构部分的加工要精细外,在实际中也可采用软密封的方法来封闭窑车裙板的结合处;也可以设计成双道砂封。为了进一步减少从裙板连接处漏人窑内错误空气的量,在窑的侧墙上的曲折密封形式封闭方式是水密封(我国目前还做不到)。

    操作中及时加砂也非常重要。如果砂封槽中砂子的填充程度不够,也会使错误空气进入焙烧道。因此必须规定按时加入干净的、符合要求的砂子。根据经验证明,加人砂封槽中的砂子中粗颗粒的理想直径是5~ 7mm,这是为了防止在排烟道口附近砂子被吸入烟道。但所加砂子中也应包括有足够量的细颗粒砂。根据经验,所加砂子中的粗颗粒部分应占约30%,细颗粒部分应占约70%,其中细颗粒部分应尽量要求为无尘砂子。砂封槽缺砂必然造成窑车上下漏气。有的部位冷气上窜,促使窑道内温差扩大,底部制品欠火;有的部位热气下窜,将窑车金属构件烧变形,烤焦窑车轴承润滑油。

11、关于隧道干燥室和隧道窑的风机配备

    在内蒙古自治区某地一个新建尚未投产的“一次码烧”生产线上看到,两条连体建设的3.7m断面宽度的隧道窑以及两条相应的隧道干燥室(隧道窑和干燥室分离建造)。但当看到隧道窑与干燥室配用的风机后,确实吃惊不小。每条焙烧隧道窑的低温排烟风机为一台55kW1 6号离心风机,抽取隧道窑余热和高温烟热送往干燥室的送热风机同样为一台55kW16号离心风机,出车端窑门上安装有三台7.5kW供给新鲜空气的轴流风机;每条

隧道干燥室上的排潮风机为一台75kW的离心风机(全压在llOOPa以上)。此外在每条隧道干燥室顶上(约在中部)还装备了两台用于循环的轴流风机。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也有存在。3.7m断面的隧道干燥室的排潮选用75kW的离心风机,确实太大了。实际上,排潮风机并不需要太高的压力,压力过高会造成大量的外界冷风进入干燥室内。当然,重视“一次码烧”工艺中的干燥问题,出发点没有错,但是隧道干燥室的排潮风机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大的高压力(相对而言)风机。照常规说来,排潮的风量是小于送人干燥进入干燥室的热风量的。虽说现在风机电动机普遍使用变频器,但是这种“大马拉小车”方式确属不可取。首先应对干燥的对象,也就是干燥的产品类型其挤出成型的含水量做出计算,弄明白究竟每小时需要排放出去多少水?排放出去这些水需要多少温度的风量?排出去的潮气量有多少?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清楚坯体混合料的干燥特性。上述实例中的生产厂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质量很好的煤矸石和页岩,估计其成型含水量也不会太高,坯体湿强度也不会太低,完全不需要如此做法。另外,3.7m断面隧道窑的低温排烟风机不需要55kW16号离心风机。

    与上述情况截然相反的现象是很多地方新建隧道窑的风机配置过于简化。例如在河南、四川、甘肃、山西、云南等地看到的“一次码烧”隧道窑(干燥室),仅有1台风机,这1台风机不仅要承担焙烧隧道窑的排烟任务(大多数这样的隧道窑没有抽取余热,也没有窑尾供给新鲜空气的专用风机),而且还要承担隧道干燥室的供给热风任务以及焙烧隧道窑所需新鲜空气供给任务;有的地方的隧道干燥室还采取“正压排潮”,因此这一台风机还间接地承担着干燥室的排潮任务。实质上,这种配置的风机,且不论其合理性,仅从将隧道窑所有排出的烟气(含低温烟气)全部送人干燥室而言,就会给产品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隧道窑排放烟气中含有硫、氟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在进入干燥室后会与坯体中的钙(镁)反应,生成泛白或泛霜的物质。从这些隧道窑烧成的产品来看,很多由于硫的污染,其表面形成了严重的泛白现象,失去了烧结砖应有的本色。须知,严重泛白的砖,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泛白层易于脱落,特别是有水渗透的情况下。一般来讲,有严重泛白层的烧结砖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泛霜。因此,在含硫高的情况下,最好将低温烟气单独排出,经由烟气净化系统净化后再排放,以便减少对产品和对大气的污染。另外,这种简化的“土隧道窑”,大部分没有考虑窑车上下的压力平衡,或称之为焙烧过程中的压力制度。

12、原材料选择不当以及不合理的挤出设备

关于砖坯的裂纹或是成品砖的爆裂,在很多地方新建的“一次码烧”生产线中时有发现。诚然,砖坯出现裂纹的原因众多,但是以看到的实际情况分析,最多的是以下三个方面原因所引起的,一是原材料的选用不合理;二是干燥制度不合理;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挤出成型设备问题。图7中是部分裂纹砖以及裂纹砖坯。

 7中给出的4组照片中,第1组照片中由于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的蒙脱石矿物,其干燥敏感性指数很高,干燥收缩也很大,加之干燥制度不合理,干燥室中排潮不畅,坯体还存在有吸潮现象,造成了砖的六个面上均出现裂纹,且呈严重的哑音,强度很差。虽说该厂使用的是软质页岩,但是该种页岩根本就不能够单独使用来做砖。其主要原因属原材料选择不当,必须更换原材料或是掺加其他原材料对其进行改性才能适应“一次码烧”。须知,选择“一次码烧”工艺是有条件的,其中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原材料干燥性能必须满足要求。该实例是发生在内蒙古某地一新建砖厂。第23组照片中的砖以及砖坯的裂纹,其主要原因属于挤出设备选择不当,在不合理的挤出成型过程中坯体混合料经过

机头、机口时产生了不均匀地流动,在坯体内部形成了较大的内应力,干燥或焙烧之后出现了可见的裂纹。第2组照片的实例是发生在河北省某地使用黏土加页岩的砖厂,经仔细检查后发现该挤出机的螺旋绞刀外缘与泥缸内壁之间的间隙一般情况下均在50mm左右,而且使用的是割小了的挤出螺旋绞刀头副叶,形成了泥条中部泥流速度过快。此外,机口的安装也与挤出泥缸的中心偏离过大。第3组照片的实例是发生在河南某地使用黏土加煤矸石的砖厂中。虽说该厂使用的黏土可塑性指数较高,干燥收缩较大。但是加入煤矸石改性之后,其干燥收缩值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究其原因,依然是挤出设备的问题。众所周知,现代挤出机在挤出泥缸直径上在不断地增大,其螺旋绞刀的螺距也在

增大。但是螺距增大之后,其螺旋绞刀的转速应相应地降低。该厂使用的挤出机泥缸直径为500mm,但是其主轴转速竟然达到了近45rpm;为了提高挤出泥条速度,也将螺旋绞刀头的副叶割小,仅剩不到150mm宽。当更换新的螺旋绞刀(也是不合理的)后,裂纹的位置和形式就改变了。第23组照片中的裂纹砖或砖坯,其裂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应当是挤出设备的问题。因而,选择挤出设备时,特别是“一次码烧”工艺,不能只贪图价格上的便宜,要看其性价比。像选择这样的问题挤出机,投产后的损失则更大。

4组照片是在甘肃某地烧结砖厂发现的。该厂使用的原材料为分散程度较好的细颗粒黏土。在出窑后的窑车上有很多爆裂的砖块,每辆窑车上多则有数百块爆裂砖,少则有百多块爆裂砖。这些砖爆裂的断面形状多为弧形,且绝大多数断面上可见黑心或还原色痕迹,有的掉了顶面,有的则在大面纵长方向上呈弧形断裂。同时也看到一些已经断裂的砖块上或是有过烧现象的砖的大面上分布着很多裂纹,在没有卸下的烧成后砖垛上也能看到有裂纹的砖。从这些爆裂砖的断面颜色分析,应是在冷却阶段强制的过急冷却而造成的爆裂,因为绝大多数断裂面上呈现出黑心或是还原色彩痕迹,只有非常少的断裂面呈现出砖红色(应是在预热带爆裂的)。检查挤出的坯体时发现,坯体中螺旋纹(不规则弧形裂纹以及大S-形裂纹)非常严重。查看正在修复的螺旋绞刀时发现,该挤出机螺旋绞刀头的副叶过小,而且主叶与副叶的焊接位置差别太大,在轮毂处相互错位竟达lOmm以上;主叶片宽度与副叶宽度也相差14mm,主叶宽度大而副叶宽度小;螺旋叶片表面耐磨焊层的焊接方向也搞错了,加大了挤出过程中的阻力。这种不合理的螺旋绞刀头结构是坯体中出现大量螺旋纹的主要原网。该螺旋绞刀头见图8所示。

 

        8、不合理的螺旋绞刀头结构

 由于坯体成型过程中形成了严重的螺旋纹(不规则弧形裂纹或是S-形裂纹),在干燥之后还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焙烧过程中,坯体内部总是在早已形成的螺旋纹的位置上连接强度最弱,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或因预热升温过急,或因冷却过急,就会在沿着强度最弱的、螺旋纹的位置上(或沿螺旋纹的方向上)爆裂。如上所述,爆裂的断面绝大多数呈弧形,无论是断掉顶面的形状,还是沿大面纵长方向上的断裂,都是如此。这就说明,坯体中最薄弱的强度分布区域,均处于早已形成的螺旋纹上(有螺旋纹,就有滑移面)。在有螺旋纹存在的区域上,其强度不能够抵御预热升温或是冷却降温的热冲击力,从而导致了爆裂。在仅仅更换了螺旋绞刀头之后,虽说螺旋纹还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消除,但是已大为好转,就基本上消除了爆裂的现象。如果更换新的机头,加之在原材料中添人一些粗颗粒组分,其效果还会更好些。挤出机的选择,不能只听挤出机生产厂家的一面之词,还要多了解该厂挤出机的实际用户。实际中也发现,有的挤出机生产厂家标榜自己的挤出机是硬塑挤出成型设备,产量多么多么高,可是投产后怎么也达不到他们所说的产量。此时,该设备制

造厂家就将其原因归结到用户的原材料性能不好上了。实际上发达国家所有制造挤出机的厂家,在卖给用户挤出机前,都要了解清楚用户所用原材料的性能。

    13、结束语

    因为近几年正处于国内砖瓦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期,形形色色的设计、建设隧道窑的公司和人士仍在不断涌现;机械设备制造厂家也有增无减,这种形势表明中国烧结砖瓦行业希望有所改变,因为政策、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但是,中国砖瓦行业不需要“鱼目混珠”的虚假技术,更不需要以各种迷惑人的宣传口号为噱头,影响中国砖瓦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如明明达不到硬塑挤出成型工艺指标的设备,却硬要贴上硬挤出设备的标签;明明挤出泥缸直径不如别人家的大,却要玩“偷梁换柱”的手段,标榜成貌似大型号的挤出机等等。

 

 

 

 

山东巨野宏基窑炉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巨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联系人:张海恩

电话:13869727795

手机:18605300710

在线QQ986204515

E-mail:sdhaien@163.com

http://www.hongjiyl.com

 

 

 

 

----为国际砖瓦窑炉的领跑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