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东麟工窑炉有限公司 > 窑炉知识 >

窑炉知识

轮窑焙烧常见的事故及对策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点击:次    来源:隧道窑

轮窑是一种连续式窑炉,它的焙烧空间是长的环形隧道,窑道内没有横隔墙,窑道外侧等间距地开有窑门,通常以门数来表示轮窑的规模。砖瓦坯按工艺要求码放在焙烧道中,成固定不动的坯垛。煤从窑顶的投煤孔投入,直接落在坯垛上燃烧。烧砖的“火焰”沿窑道连续不停地运转。在“火焰”的前面连续装窑,后面烧成的产品不断出窑,所以从整体上看轮窑是一种连续式窑。然而,如果观察某一段焙烧道,又会发现,它是周而复始地以空窑—码窑—焙烧—冷却—出窑—空窑,这样间歇式作业的。焙烧是烧结砖瓦的重要工序,它是对窑炉温度、压力、风量诸参数进行控制的一种操作活动。轮窑焙烧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技术含量颇高的操作,如果操作不慎或未按照规程操作,就可能发生以希望生产事故,这不仅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焙烧操作中常见的现象有倒窑、底火难走、返火等,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对轮窑焙烧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坯垛潮塌

潮塌为坯垛还未进入焙烧带,就因下部坯体变软而倒塌的现象。潮塌的坯垛往往在它将要纳入焙烧带时被发现。

1.1发生坯垛潮塌的原因

A.当入窑砖坯含水率过高,而窑排出废气的含水率过大时,由于坯温度低于烟气露点,坯体上往往会出现凝露现象,致使本身就很“软”的砖坯软化、变形和断裂,从而使坯垛倒塌。码放不规矩的坯垛倒塌的可能性就更大。

B.炕腿砖坯过湿,太“软”,不能承受坯垛的重压。

C.新窑建成后,未经烘烤就投入生产,致使窑底所蓄积的大量水分,被腿部砖坯吸收,结果腿子软化坍塌。

D.窑中受到地下水或雨水的侵扰,窑室湿度大,特别是窑底太湿。

E.坯垛中,特别是坯垛批于批之间缺少探头坯,彼此之间没有顶牢,坯垛不稳固,一批坯垛歪斜影响数批坯垛甚至是几个窑室。

1.2避免发生潮塌的措施

A.控制入窑砖坯含水率,选择低含水率的、干燥的好的砖坯作为炕腿;窑底过潮时可索性在码窑时用成品砖做炕腿。

B.轮窑周围必须有排水沟,水沟应比窑底低,要经常检查轮窑排水系统,保证其能完好工作。

C.新建窑时要先盖窑棚,后盖窑券,防止雨季施工时雨水大量渗入窑内。

D.码垛时,在坯垛批与批之间码上一些探头坯,前后搭接,左右拉牢,以使稳固。

E.焙烧时,适当缩短预热带,从而提高预热带前段温度,不让湿坯有吸潮或凝露的机会;坯体含水率高时,门前闸要晚些蹲严,中近闸应较平时高些。

1.3发生坯垛潮塌后的处理方法

A.个别火眼中坯垛的歪斜现象,可利用长通条校正,如不可能,可把该火眼隔过去,在它的前后火眼中填煤焙烧。

B.当以发现有因潮湿而倒塌的坯垛时,要使用桥形闸,并添加长火焰煤,坍塌坯垛的火眼中也填煤,力求将火拉过已倒塌的坯垛,引燃前排坯垛的底火。

C.若坯垛已潮塌,而且数目不少,同时预热带已装好的坯垛又不多,此时可以停止出窑,在出窑砖垛的外面糊上纸挡,提起保温冷却带的哈风闸(倒用闸),使火头暂时倒向后转。组织人力,抓紧时间突击清理倒塌的坯垛,并重新码好干坯。然后再调转火头方向,使焙烧恢复正常。突击码成的坯垛也可按点火时的办法,顶部异常加密,促使新坯垛尽早进入焙烧。

2.倒窑

因焙烧火度过大,使坯垛倾斜或倒塌的现象,俗称倒窑。

发生倒窑的原因如下:①内燃烧砖时,烧工看火不慎,焙烧带被拉长,火度过大,坯垛中下部高温软化;②内燃参量不适当,燃料比过大;③风闸使用不恰当,抽力过大,远闸提起太高,底火大于上火,坯垛底部超过允许温度,腿子砖坯在高温荷重下软化;④火眼坯垛形式不合理,坯垛上、下部及窑底落煤比例不当。

对于外然时,强调烧窑工认真执行“三勤一小”,勤看火、勤添煤、勤检查,小铲填煤就足以能预防倒窑。内燃烧砖,尤其是超热焙烧时,避免倒窑的措施有:

A应以预防为主,密切监视预热带火情,当发现预热带火情有发展到火大的趋势时,就要提前从预热带后部抽取高温气体。当火大的预兆明显时,可将焙烧带的余热闸也提起来,提前放火降温。

B控制火行速度。不管有无余热利用系统,降低各个风闸,延缓火头行进速度,都有利于控制火度。与此同时,要更近地打开窑门,使焙烧带返火,打开火帽让热气体大量冒出。

C当焙烧带上火大时,可将大火处前后的余热闸提起几个,以分散火力。如果只提起大火处余热闸,不但不能分散火力,反而会使火力集中,造成过烧。

D当焙烧带底火大时,首先要落低远闸和近闸,除提起余热闸外,还要近打窑门加速冷却。另外,还可谨慎地逐渐提起保温带的哈风闸,将底部高温空气抽出。但要注意,不能提大火处的哈风闸,因为这样不仅不能分散火力,反而集中了火力,一提就会发生倒窑。

E在减缓或停止火行,放火降温的同时,焙烧工必须密切注意火情发展。当火度有所下降后,就应不失时机地调整前面的风闸,使底火正常前进;还要堵住过近打开的窑门,以防放火过头而发生“青底”现象,又出欠火砖。发生倒窑后应采取的措施,与火大时避免倒窑的措施大体相同,其关键是停止火头前进,揭开焙烧带、保温带、冷却带的全部火帽,近打窑门放火降温。有时甚至打开焙烧带的窑门或提起保温带的风闸。

3.全窑欠火

通常称一部火焙烧带内多批坯垛的火度都不够的现象叫全窑欠火。此时窑内坯垛呈红色或暗红色,烧成的砖都欠火。造成全窑欠火的原因有:焙烧工火度掌握不准,特别是夜间看火不准;没能做到勤添、少添;燃料灰分大,发热量低,质量不好;风闸使用过高,全窑通风量不适当地过大等。遇到全窑欠火的情况,应采取下述措施:①迅速降低各个风闸,使整个焙烧带正压操作,也就是说让焙烧带各排均有返火,减少过剩空气量;②在降低风闸的同时,把保温冷却带已打开的窑门用纸糊上,减少“后风”;③完成上述操作后,应立即开始勤添、小铲添加干煤粉末;④当焙烧带全部青底时,要添加发热量高的块煤,将火养起;⑤待窑内火度恢复正常时,才能逐渐提起风闸,并仍勤添干煤,使前火发展,并逐渐揭下窑门糊的纸挡,加速燃烧。

4.火向上飘、底火差

造成坯垛底部欠火、底火差、火色暗的原因除窑底潮湿外,主要是通风量不合适:

一种情况是坯垛形式不合理,忽视了上密下稀的码窑密度原则,上部坯垛孔道较多或较稀,气流在坯垛断面上分布不合理;第二种情况是内燃烧砖时底部通风量过大。炕腿过稀,窑门打得离焙烧带过近,保温带短,都会因通风量过大使坯垛下部冷却得快,后火熄灭得早;第三种情况是当外然烧砖时,炕腿较低,燃料灰分过大,煤灰和煤渣堵塞下火道及系统抽力不足等都会因坯垛底部通风不良造成底火不好。当然,火眼批坯垛形式不合理,投入的燃料在坯垛上、中、下各部及落于窑底的比例不均匀,也是底火差的原因。

扭转底火差的办法有:

A防止窑底过分潮湿,注意窑体的排水隔潮;

B对于内燃烧砖来说,如因通风量大致使底火不好时,应适当改变码法,降低炕腿;将打得过近的窑门用草帘挡住,延长保温带。在焙烧带中后段向窑内投煤,增加在窑底燃烧的燃料量;

C对于外燃烧砖时,更易遇到通风量不足的情况,应采取同内燃时相反的措施,如采用较高的炕腿,近打窑门,施行小量勤添,避免未燃尽的煤渣堆积;

D提高窑的排烟能力。一般说,遇到坯垛底火弱于上火的情况时,降低门前闸,较高地提起远闸,加上重烧后火,总有助于扭转火度不均衡的现象。

5.后火黑得过快

后火黑得过快主要表现在焙烧带后段坯垛中下部火色发暗,甚至青底,这是焙烧作业的大忌,因为不能保持焙烧带既定的长度,就要出欠火砖。遇到后火黑得过快的情况,可考虑采取下列措施处置:

A改变坯垛形式,在中下部加头,减少孔道;降低炕腿的高度。这一措施尤其适用于没有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动码窑方法的情况,如冬季还采用夏季的高炕腿;

B降低近闸,尤其是门前闸的使用高度;

C适当延长保温带,延缓打开窑门的时间;

D若因骤起的大风,使冷却带降温严重时,可将近处窑门重新封堵,并用纸将出窑端坯垛糊住,减少冷风进入量;

E小量勤添,重烧后火,或者通过火眼,在保温带第一排前后添入炉灰来“堵后风”。

6.蹲火

一部火迫于各种原因必须停止前进的现象叫蹲火。蹲火是应该避免的,因为蹲火时,为维持焙烧须无谓地消耗大量燃料。蹲火的直接原因常常是缺少干坯,装不上窑;停电也会使靠风机排烟的轮窑蹲火。蹲火阶段是轮窑操作的特殊时期,在造成蹲火的故障没有排出前,要采取下述措施:

A要减少通风量,减少所用风闸的数目,降低风闸开启的高度;

B停止打窑门;

C尽量勤添少添燃料,保持焙烧带后火,减慢其青底速度;

D揭开纸挡后的一排火帽,用冷空气保护纸挡,以免被烧穿。

7.火头停滞不前

火头停滞不前的情况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火头停滞不前的同时焙烧带严重返火;另一种是焙烧带抽力正常,有时还比平时高些,然而火头停滞不前;第三种是火头停滞不前,焙烧带有返火,但焙烧带前面抽力较大。下面分别讨论这三种情况。

 

7.1焙烧带严重返火

火头停滞不前的同时焙烧带严重返火的原因可以归纳为:

A纸挡穿透漏气,严重影响窑内抽力;

B因地下水位高或雨水侵袭使得烟道、支哈风道或烟囱底部进水,使烟道系统阻力加大;

C烟道倒塌或堵塞、哈风洞被砖瓦坯头及砖瓦碎片堵塞,从而通风不良;以及烟道盖板未盖好,大量冷空气侵入排烟系统;

D若轮窑用排烟机排烟,排烟机叶轮转向不对或叶轮损坏;电机选择不当;皮带松动与皮带轮间有相对滑动,排烟系统工作反常。

遇到火头停滞不前,焙烧带严重返火时首先要仔细检查整个系统,哪一部分发生故障,就在哪一部分排除,对症下药。如果窑及通风系统各处均未发现异常点,就应考虑是否是一座窑道部火数目超过允许的限度,或稀码,或减少部火数目,或安设辅助排烟机,使生产正常。

7.2焙烧带抽力正常,有时甚至略大,然而火头不走

发生火头不走而焙烧带抽力正常甚至略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焙烧带或保温带的风闸被烧穿,窑内炽热气体经过穿孔的烟闸急剧漏出,还可能同烟道裂隙和风闸闸座吸入冷空气有关。处理的措施是认真检查排烟系统,堵住烟道的裂缝,更换烧穿的锥闸,修理闸座。

7.3焙烧带有返火,但焙烧带前抽力提高

火头不走,焙烧带返火,但焙烧带前面抽力较大的情况,常因为坯垛炕腿码法不对,码窑作业粗糙,纵向底火道堵塞所致。遇有这种情况时,要提起同焙烧带最接近的风闸,将火头沿坯垛上部拉过。

8.火走下面,上火弱且慢

出现火走坯垛下面,上火弱而且慢的原因是:(1)炕腿及底部火道过高;(2)排烟系统抽力太大;(3)窑券顶不严密,有损坏;(4)火眼帽盖的不严,吸入冷空气;(5)坯垛顶部过密。

为避免火走下面,上部欠火的弊病,可采取下述一些措施:(1)选择同燃料灰分相适应的炕腿形式;(2)改变排烟机的转数,以适应焙烧带压力制度;修理窑道拱券;(3)火眼批坯垛的上部增加炉条坯,增加上部燃料;(4)尽可能使用长焰燃料;减少总的码窑密度,实现稀码;(5)盖严火帽;在焙烧带的高温段添加一些块煤,它们不应穿过火眼批坯垛落到窑底,等等。

遇有火走下面,坯垛上部欠火的情况,应马上调整风闸,落低门前闸,提升远闸。

9.弯窑处火行太慢

火行至弯窑处前进极为缓慢的主要原因有:哈风洞设置在内窑墙上,外窑墙没有哈风洞或者窑底支烟道被烟尘和粉碎堵塞。避免弯窑火行不畅的办法主要有:

A在窑焙烧带的外侧墙上设置哈风洞并增加它们的数量;

B仔细清扫哈风洞、支烟道,除去灰尘和碎砖瓦;

C靠近外侧墙的坯垛应稀码,底部火道的高度自内向外逐渐增加。

10.砖烧炼成大坨

内燃烧砖时,往往在坯垛中部发生较严重的过烧,砖烧炼成大坨,虽然焙烧带的中部火眼已经减少或完全不加煤。其原因是:(1)经过坯垛中部的空气流量不足;(2)内燃料参量过大;(3)窑门未能及时打开。为避免出现砖坯烧炼现象的措施有:(1)在坯垛中部稀码;(2)控制内燃参量;(3)适时打开窑门。

11.总在某一窑室处出现火情异常

有一些轮窑的焙烧实践中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例如在某一窑室处反复发生砖坯烧炼或欠烧;火头走到窑的某一位置时常常变得迟缓;在窑道的某一点附近,总是发生高度或者宽度上的不均匀焙烧,总之在某一窑室处出现火情异常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该窑室处轮窑结构或排烟系统出了毛病。例如风闸被烧穿;窑墙上的缝隙膨胀而同烟道缝隙贯通,抽吸窑道内气体等等。在窑生产时测量该处各点压力,就可发现毛病,以便消除。

12.砖坯凝水

窑内砖坯凝水,即预热带出现有大量的水珠结露在砖坯上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该段气体温度等于或高于坯温;(2)纸挡间隔太长;(3)底部坯码得过密;(4)用闸不当。

处理办法:(1)缩短预热带,打开正梯形闸;(2)控制进窑坯体内残余水分含量;(3)缩短纸挡距离(一门室一挡)。

13.结束语

了解和掌握轮窑焙烧常见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对提高窑焙烧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合理的进行轮窑焙烧操作,是避免发生轮窑焙烧事故的基础。从实际操作来看,码窑、堵窑门、开窑门、用风闸、投煤这几个主要步骤与轮窑焙烧质量和效率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保证轮窑烧砖正常运行。在轮窑焙烧操作中,码坯要做到“上密下稀”,“边密中稀”;要根据具体火情开、封窑门,否则开门太迟或太早都会影响砖产量和质量;要根据窑内风量分布情况、窑内温度的变化交替使用两种风闸操作方法;采用只提底部纸挡;投煤要做到少投、勤投,根据窑内火情来投煤。总而言之,想烧出色泽一致、合格优良的产品,不但要提高装窑工、封窑门工、烧窑工责任意识,而且各岗位工人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烧出优良的产品。

相关文章